國家名稱:坦桑尼亞聯(lián)合共和國 (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)
坦桑尼亞由坦噶尼喀(大陸)和桑給巴爾(島)兩部分組成,領(lǐng)土總面積為94.5萬多平方公里(其中桑給巴爾2657平方公里)。位于非洲東部、赤道以南,北與肯尼亞和烏干達交界,南與贊比亞、馬拉維、莫桑比克接壤,西與盧旺達、布隆迪和剛果(金)為鄰,東瀕印度洋。西北高,東南低,呈階梯狀。東部沿海為低地,西部內(nèi)陸高原面積占內(nèi)陸總面積一半以上,東非大裂谷從馬拉維湖分東西兩支縱貫?zāi)媳薄|北部的乞力馬扎羅山的基博峰海拔5895米,是非洲最高峰。主要河流有魯菲季(長1400公里)、潘加尼、魯伏、瓦米等。湖泊眾多,有維多利亞湖、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等。東部沿海地區(qū)和內(nèi)陸的部分低地屬熱帶草原氣候,西部內(nèi)陸高原屬熱帶山地氣候,涼爽而干燥。大部分地區(qū)平均氣溫21~25℃。桑給巴爾的20多個島嶼屬熱帶海洋性氣候,終年濕熱,年平均氣溫26℃。
坦桑尼亞國旗:呈長方形,長與寬之比為3∶2。旗面由綠、藍、黑、黃四色構(gòu)成,左上方和右下方為綠色和藍色的兩個相等的直角三角形,帶黃邊的黑色寬條從左下角斜貫至右上角。綠色代表土地,還象征對伊斯蘭教的信仰;藍色象征河流、湖泊和海域;黑色代表非洲黑人;黃色象征豐富的礦產(chǎn)資源和財富。
坦桑尼亞國徽: 圖案下方的山峰象征乞力馬扎羅山,山坡上的棉桃和咖啡等圖案象征該國的主要經(jīng)濟作物。盾形圖案兩側(cè)各有一只象牙和一男一女。盾面上的圖案分四部分,自上而下依次為:象征自由和光明的火炬;坦桑尼亞國旗;交叉著的斧頭、鐮刀和長矛;藍白相間的波紋象征該國的湖泊、河流和東臨印度洋。底部的綬帶上用斯瓦希里文寫著“自由和團結(jié)”。
坦桑尼亞人口:3700多萬,其中桑給巴爾約100萬。分屬126個民族,人口超過100萬的有蘇庫馬、尼亞姆維奇、查加、赫赫、馬康迪和哈亞族。另有一些阿拉伯人、印巴人和歐洲人后裔。斯瓦希里語為國語,與英語同為官方通用語。坦噶尼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、基督教和伊斯蘭教,桑給巴爾居民則幾乎全部信奉伊斯蘭教。
坦桑尼亞首都:達累斯薩拉姆(Dares Salaam),人口300萬(2004年),年平均氣溫25.8℃。新首都多多馬 (Dodoma) 尚在建設(shè)中,人口170萬(2002年)
坦桑尼亞行政區(qū)劃: 共有26省,114縣。其中大陸21省,桑給巴爾5省。
坦桑尼亞簡史:坦桑尼亞是古人類發(fā)源地之一,公元前即同阿拉伯、波斯和印度等地有貿(mào)易往來。公元7-8世紀,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開始大批遷入。公元10世紀末,阿拉伯人在這里建立伊斯蘭王國。1886年,坦噶尼喀被劃歸德國勢力范圍。1917年,英軍占領(lǐng)坦全境。1920年,坦成為英國“委任統(tǒng)治地”。1946年,聯(lián)合國大會通過決議,將坦改為英“托管地”。1961年5月1日,坦取得內(nèi)部自治,同年12月9日宣告獨立,一年后成立坦噶尼喀共和國。桑給巴爾于1890年淪為英國“保護地”,1963年6月獲得自治,同年12月宣告獨立,成為蘇丹王統(tǒng)治的君主立憲國家。1964年1月,桑給巴爾人民推翻蘇丹王統(tǒng)治,成立桑給巴爾人民共和國。1964年4月26日,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組成聯(lián)合共和國,同年10月29日改國名為坦桑尼亞聯(lián)合共和國。
坦桑尼亞經(jīng)濟:坦桑尼亞是聯(lián)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(fā)達國家之一。經(jīng)濟以農(nóng)業(yè)為主,主要農(nóng)作物有玉米、小麥、稻米、高粱、小米、木薯等,主要經(jīng)濟作物有咖啡、棉花、劍麻、腰果、丁香、茶葉、煙葉等。
坦桑尼亞礦藏資源豐富,已探明的主要礦藏有鉆石、黃金、煤、鐵、磷酸鹽、天然氣等。坦桑尼亞的工業(yè)以農(nóng)產(chǎn)品加工和進口替代型輕工業(yè)為主,包括紡織、食品加工、皮革、制鞋、軋鋼、鋁材加工、水泥、造紙、輪胎、化肥、煉油、汽車裝配和農(nóng)具制造等。
坦桑尼亞旅游資源豐富,非洲三大湖泊維多利亞湖、坦噶尼喀湖和馬拉維湖均在其邊境線上,海拔5895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世界聞名。坦桑尼亞的著名自然景觀包括恩戈羅戈羅火山口、東非大裂谷、馬尼亞納湖等,另外還有桑島奴隸城、世界最古老的古人類遺址、阿拉伯商人遺址等歷史人文景觀。
坦桑尼亞簽證:坦桑尼亞商務(wù)簽證辦理流程